01 - 杜梅的抗癌悲歌
在当下快节奏时代,健康备受关注。然而,癌症如隐匿的 “夺命阴霾”,毫无预兆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,杜梅的故事便是这阴霾中一道刺目的伤痛印记。
杜梅是同济大学的优秀博士生,在比利时鲁汶大学访学时,身体出现腰疼症状,她起初未在意,以为是劳累所致。但经国内医院详细检查,杜梅被确诊为十二指肠恶性肿瘤。但最终,杜梅还是没能战胜病魔,生命定格在 30 岁。
杜梅的离世,对家人而言是无尽悲痛,对社会而言是一记警钟。这提醒着年轻人,在追逐学业与事业的征程中,不能忽视自身健康,要将定期体检纳入必选日程,及时察觉并应对潜在健康风险,莫等病魔缠身才追悔莫及 。
02 - 癌症年轻化的警钟敲响
近年来,年轻人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,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诸多研究数据清晰地揭示了这一严峻现实:密苏里大学堪萨斯分校内科住院医师Dr. Islam Mohamed 在 DDW 2024 发布的新研究表明,美国早发性结直肠癌(50 岁以下患者)发病率每年约增长 1% 至 2%。1999—2024 年期间,15 至 19 岁青少年发病率增长了 333%,20 至 24 岁人群增长了 185%,25 至 29 岁人群增长了 68%,30 至 34 岁人群增长了 71%。
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周海涛相关报道显示,目前我国 50 岁以下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病率约为 6/10 万,20 年前门诊就诊的年轻结直肠癌患者比例不到 10%,如今占比为 10% - 15%,且发病率正以每年 1.5% - 2% 的速度上涨。
进一步探究年轻人高发的肿瘤疾病类型,这已然成为当下防癌工作中的关键一环。当我们翻开最新一期中国肿瘤登记年报,那一组组详实的数据、一项项深入的调研,犹如为我们揭开了年轻人癌症发病情况的神秘面纱,清晰地显示:
血液系统肿瘤:急性白血病在儿童和 35 岁以下成人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,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年轻人群中也较为常见。
内分泌系统肿瘤:甲状腺癌在 20 - 29 岁年龄层中发病率位居前列,在 30 - 39 岁女性中也是高发肿瘤之一。
生殖系统肿瘤:睾丸癌在 20 - 29 岁年龄层中发病率较高,乳腺癌在 30 - 39 岁女性中发病率迅速升高,宫颈癌也是年轻女性中较为常见的肿瘤。
神经系统肿瘤: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癌症是年轻人中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。
其他肿瘤:黑色素瘤在 20 - 29 岁年龄层中,发病率较高,骨肿瘤如骨肉瘤等在年轻人骨骼生长发育旺盛阶段较为高发。
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年轻人癌症发病率的上升呢?从 35 - 39 岁年龄组开始,癌症发病率显著增加,此乃癌症发病率的重要转折点。这或因年龄增长带来的生理变化、环境暴露时间的累积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,致使癌症风险逐渐升高。
此外,年轻人的癌症发病情况还受一些社会因素影响。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吸烟、饮酒、缺乏运动、饮食不均衡等,都会增加癌症风险。同时,环境污染、职业暴露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年轻人健康产生不利影响,导致某些癌症发生。
故而,年轻人尤其是 30 岁以上群体,应增强防癌意识,定期体检,针对高发癌种进行筛查,以便早发现、早治疗癌症,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。总之,尽管年轻人癌症发病率相对较低,但仍需高度重视。通过多方面努力,降低癌症对年轻人健康的影响,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,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与目标。
03 - 年轻人的防癌指南
身为年轻人,日常防癌工作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:
Ⅰ-饮食健康
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,告别高盐、高脂肪、低纤维的食物组合。多吃富含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的新鲜蔬果,为身体提供保护。上班族可在办公桌上常备坚果、水果干作为健康零食,替代薯片、辣条等高盐高脂食品,每周至少安排三次自制果蔬汁,用新鲜食材榨取营养,同时远离油炸、腌制食品,这些都是癌细胞的潜在滋生地。
Ⅱ-规律作息
规律作息至关重要,熬夜会扰乱身体的内分泌与免疫系统,为癌症发生创造机会。因此需保证充足睡眠,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和修复。
Ⅲ-适量运动
运动是防癌的关键,只要每周坚持适量运动,如慢跑、游泳、瑜伽等,不仅能增强体质,还可帮助身体排出毒素,降低患癌风险。
Ⅳ-戒烟戒酒
戒烟限酒非常重要,香烟和酒精中的有害物质会不断侵蚀身体,削弱防御机能,增加患癌风险。应尽量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,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04 -常见的肿瘤早筛的检查
血液检查:检测肿瘤标志物,如甲胎蛋白(AFP)用于肝癌筛查,癌胚抗原(CEA)对肠癌、胃癌等有指示意义,糖类抗原 CA125 助于卵巢癌排查,它们在肿瘤早期可能出现异常升高。
PET/CT检查:融合功能代谢与解剖结构成像,能精准发现微小肿瘤,对全身多部位肿瘤筛查作用显著,如肺癌、消化系统肿瘤等。
乳腺钼靶:针对女性乳腺,能发现早期乳腺癌微小钙化灶,40 岁以上女性定期检查可提升早期诊断率。
超声检查:广泛用于甲状腺、肝脏、乳腺等部位,操作简便、无辐射,可实时观察脏器内有无肿物,判断其形态、大小等。
胃肠镜检查:对于有家族史或胃部不适的人群,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尤为重要。肠镜则用于查看结直肠内部,能够检出息肉和早期肠癌,对肠癌高发人群具有重大意义,可在肠道疾病恶变前进行干预。通过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,可以有效提高胃肠癌的早期诊断率,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机会和更好的预后。
基因检测:通过分析特定基因变化预测肿瘤发病风险,如 BRCA1/2 基因检测对乳腺癌、卵巢癌,有家族遗传倾向者可依此制定个性化防癌方案。不同肿瘤早筛方法各有优劣,需结合自身情况选择。
05 -PET/CT — 肿瘤早筛 “预警雷达”
Ⅰ - PET/CT 在肿瘤诊疗中的作用
① 肿瘤的诊断与临床分期;
② 评估恶性病变的分化程度及预后;
③ 寻找转移瘤原发灶;
④ 辅助肿瘤综合治疗方案的精细化决策;
⑤ 放疗生物靶区的确定、定位;
⑥ 早期预测和评估治疗疗效,指导治疗方案的及时修正;
⑦ 肿瘤残余和治疗后纤维组织形成或坏死的鉴别。
Ⅱ - PET/CT 应用于可疑肿瘤的患者或者肿瘤高危人群
① 寻找原因不明的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原因;
② 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;
③ 指导可疑病变的精确活检部位。
Ⅲ - PET/CT 在多种肿瘤类型的筛查与诊断中的卓越表现
头颈部肿瘤:
鼻咽癌:PET/CT 能够高精度检测鼻咽部肿瘤,细致评估侵犯范围,为治疗提供关键依据。
甲状腺癌:可精确评估分期及转移性,助力制定最优治疗策略。
肺部肿瘤:PET/CT 在肺癌的早期诊断、期、疗效评估以及复发监测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消化系统肿瘤:
食管癌:能够敏锐捕捉食管癌的原发灶和转移灶,帮助医生全面了解病情。
胃癌:精准评估侵犯范围和远处转移情况,使治疗有的放矢。
肝癌: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评估中应用广泛。
胰腺癌:可早期发现并精确评估侵犯范围,在病魔肆虐前争取宝贵治疗时间。
结直肠癌:用于高效检测肿瘤的原发灶和转移灶,提高肠癌患者的生存率。
妇科肿瘤:
宫颈癌:精准评估肿瘤的分期和转移情况,为宫颈癌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。
子宫内膜癌:细致检测肿瘤的范围和是否存在转移,确保治疗精准有效。
卵巢癌: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和治疗评估,助力患者战胜病魔。
泌尿系统肿瘤:
前列腺癌:PET/CT 能够精准检测前列腺癌的原发灶和转移灶,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。
淋巴瘤:
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:PET/CT 在淋巴瘤的分期、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
黑色素瘤:
皮肤黑色素瘤:用于精确评估黑色素瘤的分期和转移情况,指导后续治疗方向。
神经内分泌肿瘤:
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:PET/CT 能够精准检测肿瘤的范围和分期,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。
PET/CT 通过巧妙结合功能代谢成像和解剖结构成像的双重优势,能够在早期敏锐发现肿瘤,并提供全面、精准的分期和评估信息,广泛适用于多种肿瘤的筛查和诊断。对于有家族癌症遗传史、长期暴露于不良环境或有肿瘤发病潜在风险的年轻人来说,定期来咱们医院进行 PET/CT 检查,就如同给身体装上了一个灵敏的“预警雷达”,能在肿瘤刚露出苗头时便及时察觉,为后续的有效治疗抢夺宝贵时间,大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,为生命加一道“保险锁”。
06 - 右安门医院核医学科相关介绍
右安门医院核医学科依托北京市多家三甲医院核医学、肿瘤、血液、神经系统专家,并联合本院肿瘤科、放疗科及各临床科室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(MDT)。通过这种多学科协作的方式,不同专业背景的医疗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,从多个角度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,从而实现对疾病的精确诊断,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出个性化的诊疗方案,为患者提供全新的“一体化”肿瘤综合管理,大大提高了肿瘤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雷霄领衔的医疗团队,汇聚了临床医学、核医学、影像医学等专业的医师以及技术员、护理人员,他们均来自原解放军海军总医院、二炮总医院、307 医院等知名医疗机构,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专业技术。现有医师团队 6 人,其中高级职称 3 人,硕士以上学历 4 人。该科室团队在成人肿瘤、血液系统疾病、儿童恶性肿瘤、脑功能性疾病、免疫系统疾病、疑难系统性疾病的诊断、评估与临床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先进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,为患者提供全方位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,在相关疾病的诊治领域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。